不同的血型,同样的关爱。他们用爱心为生命加油,用热血传递城市的温度,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无偿献血者。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20周年,也迎来了长沙血液中心(原长沙市中心血库)60岁生日。20年来,长沙的无偿献血人数从1998年的6132人次,增长到2017年的15.7万人次,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
涓涓热血延续生命精彩,点点真情书写大爱人生。1998年至2017年,长沙累计200多万人次参加无偿献血,许多生命因他们的挽袖之举获得重生。他们的爱心理应被更多人铭记。谢谢您,无偿献血英雄!
献血最多的个人:刘海沙
他的献血量相当于21人血量的总和
献血次数:194次
献血量:88700毫升
53岁的刘海沙是宁乡市夏铎铺镇一名憨厚朴实、不善言辞的农民,却17年如一日做着一件了不起的事——无偿献血。他是长沙首批捐献机采血小板的市民之一,至今累计献血194次,献血量超过8.8万毫升,相当于21名成年人血量的总和,成为长沙无偿献血最多的人。
“献血救人很光荣,你长大了有机会也要献血。”谈起自己如何走上无偿献血的路,刘海沙说,是奶奶临终前的这句话,影响了他的一生。刘海沙小时候见到善良的奶奶多次献血救人,从未因此影响健康,直到96岁高龄无疾而终。在奶奶的影响下,他的父母也曾多次无偿献血。
刘海沙牢记奶奶的话,成年后也加入了献血者队伍。2001年,长沙血液中心开始开展机采血小板,但很多献血者有顾虑。长沙血液中心工作人员向刘海沙解释,机采血小板浓度高、纯度高,对于用血者更安全。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2009年,刘海沙的妻子在一场车祸后留下严重的后遗症,丧失了劳动能力,但他从未因此耽误无偿献血。“妻子的命是靠输血挽救的,我们家四代接力献血的爱心传统不能丢。”在刘海沙的影响带动下,他的儿子、儿媳都成了固定献血者,村里30多人先后参与无偿献血。
最有爱家庭:彭来春一家
一家四口甘当“应急活血库”
全家献血次数:196次
总献血量:88100毫升
2000年左右,彭来春在长沙火车站候车时看到一辆献血车,心想能帮助别人是一件好事,便主动挽袖献血。从此,他不仅自己坚持了18年,献血次数多达119次,还把爱心接力棒传递给妻子、儿子和儿媳,一家四口献血量已超过8.8万毫升。
从2004年开始,彭来春开始捐献机采血小板。从长沙县路口镇的家里到长沙血液中心有五六十公里路程,前些年要转3趟车,但他坚持每个月预约捐献一次。在他的影响下,妻子普永平也成了一名固定献血者。儿子彭建18岁生日那天,彭来春建议他以无偿献血作为成人礼,儿子欣然答应,如今彭建已经献血38次,献血量1.4万毫升。在今年3月4日举行的“雷锋精神 热血传承”大型公益活动中,儿媳郭婷也首次献血,他们家获评长沙首届热血传承家庭。
因为机采血小板的保存期只有5天,不能大量储存,彭来春一家还加入了应急献血队,成为“活血库”,一家人多次在春节应约捐献血小板。有一次,普永平去外地参加亲戚的婚礼,途中接到长沙血液中心的电话,需要为一名手术患者捐献AB型血小板。“救命比喝喜酒重要”,普永平立即换车去献血。“为保证血液达到捐献标准,我们平时很注意运动和饮食健康,身体一直很好,连感冒都很少。”彭来春说,小孙女快3岁了,将来也会把爱的接力棒传递给她。
最美“熊猫侠”:蔡雪群
9次献血救人,坚持义工服务
献血次数:9次
献血量:2600毫升
10多年前的一次无偿献血经历,让蔡雪群意外得知自己的血型是非常罕见的Rh阴性A型血(俗称“熊猫血”),从此加入了湖南省“稀有血型之家”。如今,她是这个大家庭中献血次数最多的志愿者之一,还当上了稀有血型至臻义工队队长,被大家称为当之无愧的“熊猫侠”。
在人类已知的血型系统中,除ABO血型分类之外,还有Rh血型之分,Rh血型系统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在我国,Rh阴性血型很稀有,在所有人口中的比例大约只有千分之三,血源非常缺乏。因此,长沙血液中心主导成立了湖南省“稀有血型之家”,呼吁“熊猫侠”抱团自救。
蔡雪群常年负责“熊猫血”血源招募,自己9次为同血型的兄弟姐妹献血。有一次,48岁的商向云(化名)在一起交通事故中身受重伤,急需输注大量Rh阴性A型血治疗,造成该血型库存告急。蔡雪群得知消息,立即赶到长沙血液中心献血,并召集了4名“熊猫侠”接力献血。得知商向云家境十分困难,蔡雪群又组织义工队为他募集救命钱。商向云的儿子无比感激,也加入了至臻义工队。至臻义工队成立近两年,总服务工时上万个小时,持续、稳定、足量地保障了湖南临床稀有血型血液应急、常态供应。
献血最多的夫妻:费必武、姚志平
携手献血20年,血浓爱更浓
两人献血次数:232次
总献血量:118000毫升
10月8日,费必武和姚志平夫妻走进长沙血液中心机采科,初筛体检后,随着血细胞分离机静静地转动,他们每人成功捐献1.5个单位的血小板。这是费必武第168次、姚志平第64次成功献血,夫妻拿着鲜红的献血证合影,以纪念携手献血20周年。
费必武第一次献血正当我国《献血法》颁布,各地加大了对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听说适度献血对自己身体有好处,还能救人一命,我觉得很有意义。”当时,费必武在宁乡街头看到一辆献血车,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献了200毫升全血,拿到了人生的第一本献血证。
回到家几天后,费必武感到身体没有任何不适,才把献血的事告诉了妻子姚志平。姚志平非常支持他的善举,此后也经常和他一起献血。
2004年,费必武在街头献血车献血时,护士告诉他,一个人一年只能献两次全血,而机采血小板的献血间隔只需两周,可以帮助更多人。从此,费必武夫妻经常从宁乡辗转到长沙血液中心献机采血小板。“骑摩托车到金洲大道,然后乘公交车到长沙汽车西站,再转车到长沙血液中心,往返路途就要3个多小时,加上采集时间1个多小时,一次捐献至少要耗掉一个上午,一些人笑我们傻。”但费必武和姚志平觉得,很多上班族很难抽出这么多时间,而他们相对自由,“能为社会做点力所能及的好事,心里非常满足。”
热文排行
TOP ARTICLES
阅读: 9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