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沙血液中心,有这样一群“热血女神”。面对疫情,她们逆向而行,铿锵绽放,用坚守传承最温暖的生命“礼物”,用汗水书写最美的战“疫”故事,展示星城巾帼的时代风范。
谢毓滨、赵飞雪、胡敏、张会平、董恩、吴芳、张蓉、姚洋、蒋义、丁迎港、白颖、李原、余波、欧阳熳娜、陈静、孙妮、彭文雯、胡婷婷、范菲、杨妞、谢琳、邹彬彬、阳智芬、王清、师娜、黎晴、虞李、董敏、李阿妮、张双喜、唐敏、杨帆……这一个个名字汇集成了长沙血液中心战“疫”巾帼群英谱。
在3月8日,这个女神专属的节日里,我们从巾帼群英谱中挑选出了6位“热血女神”,通过讲述她们温暖的战“疫”故事,向大家传递属于“血站女神”的热血魅力。
谢毓滨(左一)为捐献血浆的新冠肺炎康复者颁发爱心捐献荣誉证书。
大年初一,因为疫情,大部分人都待在家中,聊着家常,享受着难得的团聚时光,但长沙血液中心输血研究室共产党员、主任谢毓滨却聊起了工作。
作为长沙市临床输血研究重点专科带头人,“湖南省首批高层次卫生人才225工程医学学科骨干人才”,面对疫情,谢毓滨深知,自己能做的、该做的还有很多!她主动与长沙市疾控中心的专家联系,探讨新冠肺炎血浆治疗的可行性,她主动找到长沙市第一医院院长刘激扬,寻求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浆采集的合作途径。
“面对未知的领域,大家都没有经验,所以采集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浆的工作必须谨慎再谨慎,只能边摸索、边前进”,当2月14日,谢毓滨接到中心领导电话,说上级同意开展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浆采集工作了,谢毓滨很激动,连夜写出了新康肺炎康复者血浆采集工作的方案,并在2月15日上报省卫健委开会,由于谢毓滨前期准备充足,方案得到了上级的基本认同,她本人也成为了此次全省恢复期血浆采集治疗工作专家组的一员。
2月17日一早,省卫建委组织专家对方案进行了讨论,当谢毓滨带着好消息回到单位,中心领导当即决定,立马开展康复者血浆采集工作,2月17日,第一例康复者血浆采集工作在友阿献血屋开始了。
“怎么样了?采得还顺利不?防护措施做到位了吧?”当谢毓滨打通在采浆现场工作人员的电话,她便连连发问,让电话那头的工作人员都有点“招架不住”,听到一切顺利的答复后,谢毓滨才再次沉下心来修改方案。
其实谢毓滨身边的人都知道,她特别想去采浆现场看看,但是由于湖南省的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采集工作的方案需要尽快完善并发布,所以为了大局着想,谢毓滨只能留在办公室完善方案,同时做好实验室开展新冠病毒抗体检测的相关准备工作。
谢毓滨除了是康复者血浆采集工作的对外联络人之外,她也是中心康复者血浆采集工作的专家骨干。
除了第一例新冠肺炎康复者捐献血浆,谢毓滨没有到现场之外,之后所有的采浆工作,她都从头至尾在现场全程指导,从样本的采集到最后血浆的供应,谢毓滨连续加班工作,用实际行动与时间赛跑,与生命赛跑,力争快速完成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采集的任务,来抢救更多重症病人,为新冠肺炎患者燃起生命之光,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赵飞雪(右一)指导科员进行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浆标本检测工作。
当采集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浆的号角响起,作为长沙血液中心检验科副主任,赵飞雪一直在与时间赛跑,脚步未曾停歇。
2月15日16:00,赵飞雪向中心采集恢复期血浆专家组提交了一整套实验室新冠病毒检测作业指导书,薄薄的几页纸,却是她连续两个日夜宵衣旰食的成果。
2月16日21:00,长沙血液中心六楼的会议室依然灯火通明,为了确保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浆采集和检测过程安全,赵飞雪与中心的专家们不断商榷、深入讨论、反复修订,是夜,长沙市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采集及治疗方案出炉。
2月17日7:00,前晚奋战到12点的赵飞雪一早便赶到了单位,紧锣密鼓地联系试剂厂商及其他使用单位,终于敲定合适的新冠核酸检测试剂。
当日下午18:00,接收到两位新冠康复者的标本,检验人员马上进入高度战备状态,按照预定方案进行检测。在整个试验过程中,赵飞雪时时刻刻对实验技术、过程进行全盘把控。时间一点一点过去,本来预计24点前完成的实验,出现结果难以判断的情况,赵飞雪不停地思索:究竟是试剂问题?还是如前期所查资料描述的新冠恢复期同样存在感染风险?重复试验,查文献,再试验……
一直到18日凌晨4:30,实验结束了,赵飞雪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回到家已是凌晨5点多,她累得只想和衣躺下,但脑海里还在反复考虑实验的整个过程,好不容易才合上眼。
2月18日8:00,赵飞雪又赶到中心高效完成了后续工作。下午4点,第三名捐献者成功捐献了血浆,由于前期准备充分,实验在晚上12点顺利结束了。
17日—18日,在这连轴转的2个日夜、38个小时内,为了顺利完成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的检测工作,赵飞雪仅仅睡了2个小时。
“疫情让人措手不及,但有准备的战斗能让我们得心应手”, 对于赵飞雪这样的血液人来说,这段不眠不休、争分夺秒的日子,既特殊,又平常,只要守护健康的职责在肩,无论任务多么不寻常,姿态只有一种:无畏困难,逆行而上,一往无前!
胡敏(右一)与捐献血浆的新冠肺炎康复者曹先生在友阿献血屋前合影。
“你不害怕我吗?”这是自愿捐献血浆的新冠肺炎康复者曹先生主动开口对胡敏说的第一句话。
2月17日,湖南省卫健委通过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浆救治方案,由长沙血液中心负责血浆采集工作。作为长沙血液中心献血服务科共产党员、主任,胡敏主动请缨加入了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浆救助小组团队。
为了打消康复者对于捐献血浆的顾虑,胡敏不厌其烦的和每一名康复者打电话,告知他们国家鼓励献桨治疗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方案、意义,告知他们血浆采集的安全性,甚至在省红会向全省发布的捐献血浆倡义书上,留下了自己的私人手机号码。
“我的手机24小时都开机,留我的手机号码,每一位想捐献者能随时找到组织,这是了解康复者捐浆意愿最快的方式”,胡敏无惧私人号码曝光的弊端,一心只想招募更多的新冠肺炎康复者,为长沙以及一江之隔的武汉的危急患者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胡敏的努力没有白费,在她的动员下,有6名新冠肺炎康复者同意捐献血浆。作为血液中心与他们联系得最多的人,胡敏再次主动请缨,负责接送、陪伴捐献者以及献浆后的回访、服务工作。
只要新冠肺炎康复者来捐献血浆,胡敏都会跟着单位的车跑到捐献者家中、住的宾馆里去接他们,在来回两个小时的路程里,胡敏总是“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使密闭安静的空间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当捐献者献浆紧张的时候,胡敏主动走上前,握住他们的手,安抚他们,看似简单、单调的接送、陪伴、用餐环节,胡敏却用真心让这些过程变得十分温暖。
“你不害怕我吗?”“我不害怕你呀,你对我来说跟普通的献血者没有太大的区别,硬要说不同之处,那就是你现在捐献的血浆,在疫情的特殊时期,对于临床来说有更大的意义,我感谢你还来不及呢,怎么会害怕你呢?”胡敏的回答让曹先生上扬了嘴角,也让同车的同事们看到了胡敏属于血液人温暖的一面。
张会平(左一)在运送驰援武汉的血液。
“主任,辛苦你啦”“是的是的,主任,你回去休息下咯,科里工作我们会做好的”,当供血科主任张会平从驰援武汉的送血车上下来,科里的姑娘们立马把她围住,一人一句,恨不得立马把她打包,让她回家休息。
张会平有多辛苦,他们都看在眼里。
当中心开始采集长沙市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浆的工作,面对这一项从未开展过的、有一定风险性的工作,张会平有些不放心,“说实话,我不害怕病毒,就是担心整个流程中有我们还没有发现的漏洞,在特殊时期,采集特殊血浆的工作一点错误都不能有,哪怕是不可控的因素,我们都要尽全力把它变成可控”。
为此,张会平把中心下发的流程方案、制度,掰碎细嚼,针对科室的负责部分,连夜制定了一套供血科专属的流程制度。虽然从制度上确保了收发康复者血浆的安全性,但仅仅从“纸上”得到的安全,对于张会平来说,还是太单薄了。
于是,只要有康复者血浆到科里,她就全程守在一边,盯着大家操作,有不规范的地方,她都记在心里,每接收、发放完一批康复者血浆,张会平就拿个小本子来“挑刺”,哪里做得不规范、哪个环节应该更仔细,张会平用她的“挑刺”精神,帮助参与康复者血浆工作的科员不断堵塞漏洞,直到这项工作挑不出毛病,她才放心让大家去做。
但张会平的“放心”是有截止日期的。2月25日,张会平接到了通知,要向武汉驰援血液,她的心又悬起来了。张会平知道,要驰援武汉的话,仅靠中心的血液库存根本不够,于是她开始接收地州市血站的驰援“礼物”——26日,郴州血站在晚上7点送来一批血液制品;27日,湘潭血站晚上6点送来一批血液制品。
看着兄弟血站如此给力,张会平的干劲更足了,从收到血液,清点数量、对标入库,她每天晚上不到十点不回家。终于在28日准备好了驰援武汉的20余万毫升的血液,在送血车出发的前一脚,看着满满一车的十余箱血液制品,张会平临时决定跟车一起去送血,“没事,今天送完这批血,我就回家安心休息,先把事情做完再说”。
防控疫情,巾帼有“爱”。正是因为张会平的“爱操心、爱‘挑刺’”的性格,供血科的工作才能够井井有条的开展着。
董恩(右一)与献血者的合影。
为助力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长沙血液中心启动了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浆采集工作,但近距离为新冠肺炎康复患者采浆是否安全?这项也许存有风险的任务由谁执行?面对突如其来的新挑战、新考验,作为共产党员、机采科副主任,董恩不畏艰险,勇敢的站了出来。
对于采供血机构来说,康复者恢复期血浆采集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如何保障采集人员安全?如何保证采集工作顺利开展?为做到万无一失,从采集方案的制定撰写,采集设备耗材的选择、程序参数的制定,到物品、环境、人员的准备……董恩都亲力亲为,加班加点带领团队完成。
为了打消团队成员的顾虑,也为了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完善,董恩亲自上阵,带着科内同是共产党员的吴芳顺利完成了长沙首例血浆采集工作。当天,她俩按照二级防护要求,穿上了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带上护目镜和防护口罩,一会功夫,两人身上的衣服已被汗水浸透,脸上亦是压痕满满。
董恩说,“我是科里20多位姑娘的主任,只有我在前面做了,姐妹们后续才能安心踏实做事”。令人欣慰的是,在她的带领下,科室班组长姚洋、共产党员张蓉纷纷主动请缨加入血浆的采集队伍中。
原本顺利的采集工作,因为新闻中一些康复患者复阳的报道,让大家开始忐忑不安。为确保安全,中心要求先去康复患者家里采集标本,待检测结果合格后再将新冠肺炎康复者接来血液中心友阿献血屋采集。董恩亲自前往康复者家中,甚至是集中隔离点开展标本采集工作。
在她的带动和努力下,团队成员渐渐放下了心理包袱,做好防护、大胆采集,为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赢得了抢救时机和生的“号码牌”!
吴芳(右一)为献血者检测体温。
从正月初三起,在采血“疫”线奋战的长沙血液中心机采科共产党员、医生吴芳,每天的工作时长悄然多了约4.7个小时。
疫情突袭,让2020年的春节变得分外漫长,更让处于淡季的采供血工作蒙上阴影。疫情之外,长沙的各大医院里,仍然有许多癌症、白血病、外伤、产妇失血患者在等待血液救治。
因为疫情,吴芳每天必须反复地出入洗手、反复地清洁消毒、反复地测量体温、反复地健康征询……
每天,光在清洁消毒这个环节,她就要耗时3900秒;脱换一次手套,她就用洗手液洗一次手,再用泡沫消毒液进行二次消毒,这一动作,每次需要30秒;长沙血液中心机采科门口,设有一个为献血者量体温、做手部清洁消毒的区域,她细心为献血者量体温、教他们做手部消毒,每次至少需要20秒;对每位献血者进行健康征询,她每天需要花300秒,献血者填完资料之后,她还要再一条条与献血者核对一遍,不厌其烦,孜孜不倦……
不知不觉中,在她严谨细致的态度里,在用秒为单位的时间记录中,她一天的实际工作时长达39600秒,等于11个小时,较之前每天增加了约4.7个小时。
从2月17日起,除了常规工作,吴芳还增加了一项特别的任务——负责采集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浆。与康复者近距离接触,吴芳却一点也不担心,“我做好了防护,身边还有那么多支持我、帮助我的领导和同事们,采浆工作对我而言,没有害怕二字”,带着这样的信念,吴芳从采集第一例康复者血浆,一直坚持到了今天——3月8日,为第6位捐献血浆的新冠肺炎康复者采浆。
3月7日,在第110个国际劳动妇女节来临之际,长沙血液中心党委书记刘艳、纪委书记肖文辉代表中心领导班子,为中心的“热血女神”们,送去了一份份甜蜜的慰问蛋糕。
甜在嘴上,暖在心头。在3.8女神节的这个属于女人的节日里,中心党委、工会用分享“甜蜜”的方式,将党组织和工会的关怀与慰问带给在疫情期间一直奋战在采供血一线“热血女神”。
情暖热血女神,
礼赠战疫玫瑰!
编辑/党委办
审核/党委办
请关注湖南省血液中心长沙血液中心公众微信号
▼
热文排行
TOP ARTICLES
阅读: 6885